随着高考的临近,同学们也都已经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,从语文的角度来说,复习从何处下手呢?让我们来看看科学的复习安排!
复习的总体规划安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。
第一,了解整个学年的时间安排。以2008学年为例,7~8月份是进入高三之前的准备期,9月份开学一般会有一次摸底考,以后的10、11、12月份一般各有一次月考,寒假放假之前会有一次全区模拟考,至此可以看作是复习的第一个阶段;随后是2个星期左右的寒假,这是一个调整期;2009年4月份将是第二次模拟考,至此复习工作已接近尾声;5月中下旬将停止全面授课,自行复习,直至6月高考,这是最后的冲刺阶段。
第二,根据不同复习阶段,制定不同的复习内容和目标。以上述时间安排为例,准备期是一个丰富语文学科知识积累的好机会。学生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时间段,将高一、高二学习过的课文通读一遍。其中,现代文可以做一些阅读笔记,比如文章的主题思想,你所喜欢的名言警句,有特色的艺术手法等等;文言文要注重常见字词句的积累,也包括作品的精神内涵和一些重要的文化文学常识;诗歌以背诵复习为主,整个高三语文的复习就是一个不断地温故知新的过程,而“故”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积累的。
上半学期是专题复习的阶段,根据现代文、文言文、诗歌、作文这四个板块,可以每个月专攻一个专题,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着重复习某一专题。作文的训练应该贯穿始终,加大训练量,根据社会、个人、校园、文化历史等几个大类,积累写作素材,训练考场作文的速度。这个阶段的复习以夯实基础为目标,所以,第一次模拟考的题型往往比较规范基础,这样可以检查自己基础知识、基本概念上的缺漏,从而更好地补缺补差。
寒假是一个调整期,在模拟考中发现的问题,在复习中遗留的难点,都应该在这个阶段解决。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温故知新的阶段,学生应该逐渐筛选手头的复习资料,去芜存菁,为最后的总复习积累资料。
下半学期的时间相对较短,学校的教学可能以大量模拟卷的练习为主,学生应该仔细研究《考试说明》(俗称“考纲”),结合专题复习时发现的问题,结合近年来的高考试题,有侧重地加强训练。第二次模拟考的试卷往往较难,学生应该学会准确评价自己的复习成效,找到成功的信心。
模拟考后以及自行复习阶段实际上是最后冲刺的好机会。整体复习已过2轮,这个阶段应该逐渐减少试卷的训练量,而是侧重整理思路,重读重点、经典试卷,有针对性地复习背诵内容和基本概念,以达到最佳的温故知新的效果。